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秦国与秦王朝的田野考古工作,其都城、宫城、宫殿、手工业作坊遗址与王陵区和一般墓葬区的考古发现,大量遗物的出土,已经揭开了秦都历史面纱,使我们越来越走近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秦咸阳城遗址
(一)秦咸阳城营建史
咸阳为西周王朝都城丰镐二京的京畿之地,因其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南水北皆为“阳”,故名咸阳。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约15公里的窑店镇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原。秦国正式迁都咸阳在孝公十三年,当时首先进行的都城建设项目就是修建宫城、宫室。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帝国,在这一历史大变化中,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由于秦始皇认为渭北秦咸阳城的发展空间不大,在其执政后期,准备将大朝正殿迁至渭南,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动工兴建著名的阿房宫前殿。由于阿房宫前殿有秦一代并未建成,秦始皇“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直至秦二世仍以渭北秦咸阳城为其政治活动中心,他最后被逼自杀于望夷宫。
(二)秦咸阳城考古发现简史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长陵车站附近和滩毛村一带,发现了手工业作坊遗址、一般居址,清理了一些水井、排水道、陶窑和窖藏等遗存。秦咸阳城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3~1979年进行秦咸阳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基本究明秦咸阳城遗址的布局,发现了秦咸阳宫宫城遗址,发掘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秦咸阳宫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与秦咸阳宫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上述考古工作开启了中国古代高台宫殿建筑遗址考古工作的先河,发现了迄今为止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壁画。
1980~1990年,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秦咸阳宫第二号宫殿建筑遗址,补充发掘了秦咸阳宫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清理了残存的秦咸阳宫第四号宫殿建筑遗址;在宫殿区以西的聂家沟、胡家沟一带,发现了制陶、冶铜、铸铁的官府手工业遗址;在长陵车站附近发掘和清理了手工业遗址,出土了一些重要文物,如诏版、铜人头等。1974~1984年,在秦咸阳城遗址以西的今摆家寨至毛王村一带,勘察了多处秦墓葬区。对其间烟王村附近的秦墓葬区,先后进行4次考古发掘,清理秦墓128座,出土各类器物453件;1990年在任家咀秦墓地发掘春秋时代至秦代墓葬242座,出土随葬器物957件;1995年在塔儿坡秦墓地清理战国时代至秦代的秦墓381座,出土随葬器物1374件。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与两千年来渭水的北移,根据考古发现相关遗存,推断秦咸阳城遗址范围西起今长陵车站附近,东至柏家嘴村,北由成国渠故道,南到西安市草滩农场附近,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在秦咸阳城遗址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宫殿建筑遗址,以咸阳原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发现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遗址。
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的今聂家沟一带发现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在其东部的今杨家湾一带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在其西南部今长陵车站附近的滩毛村、长兴村、店上村等地,发现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